發現數位轉型楷模
數位轉型能否成功,是企業未來勝敗的關鍵,然而,許多企業卻不知如何著手。為此,本刊與全球企業管理系統領導廠商SAP攜手,於今年在台灣推出首屆「數位轉型鼎革獎」,選出卓越的數位轉型企業,包括製造業的鴻海、金融業的中國信託銀行、台北富邦銀行,以及服務業的瑞助營造等,均榮獲此獎項。這些企業在雜誌中分享一路走來的轉型歷程,希望能共同提升台灣企業的數位能力。 《經濟學人》今年開年的封面故事是〈各地零售商為何都該向中國取經〉(Why Retailers Everywhere Should Look to China),此文引起全球零售業的注意。過去七年,中國每一年的線上銷售額成長率都高達25%,讓西方零售業瞠乎其後。這是由於中國零售業用了一些不同的做法。比方說,中國零售業建立了單一的進入點,消費者想到的第一個入口就是淘寶和支付寶,通過這兩個入口,能通往阿里巴巴整合各家公司的生態體系,找到任何商品和服務。正如騰訊創辦人馬化騰所說,中國「由超級連結啟動的智慧零售時代已起跑。」中國零售業的許多做法值得觀察(見〈中國零售商示範如何改造顧客歷程〉)。 許多產業已採用動態定價法,使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來衡量供需等變數,幫企業算出最佳的即時定價。但是,動態定價法是一把雙面刃,運用不得當,價格不斷漲跌,會引發消費者反感。企業必須適當地管理,並透明地呈現資訊,才能讓動態定價法發揮功能。以宜家家居(IKEA)在杜拜的分店為例,它的定價演算法,把顧客開車來店的時間計算在內,車程愈長,所需支付的錢愈少。IKEA跟顧客清楚說明這項資訊,且讓任何顧客支付的價格,都不會超過公司網站上公布的價格。顧客因此了解店家的用心,是為了激勵遠程消費者,也覺得自己能掌控要支付的費用。IKEA杜拜分店不但吸引到更多遠程顧客,還提升了整體顧客忠誠度(見〈定價演算法趕走我的客人?〉)。 莫德納疫苗的成功研發,不但抑制新冠疫情蔓延,它背後的創新方法,更值得研發人員多加運用。這種方法認為突破式創新不是隨機、無法管理的,而是可透過系統化的方式達成,就像自然界的演化,先產生變異以創造多樣化的生命形式,並由大自然挑選最能生存的物種。運用這方法,研究人員在較新的科學或市場中,探詢重要的構想,然後開啟一個密集的達爾文式選擇過程,尋找及驗證更好的構想,最後,發展成傑出的解決方案(見〈莫德納教我們玩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