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女兒:是科學邊緣人或先行者?
7月入暑,進入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未到中午,體感溫度就逼近40℃,加上欲雨還休的濕氣,真是氣悶難當。因新冠疫情而空空盪盪的校園,這會兒熱到連平日熟悉的鳥叫聲都聽不到了。學校放暑假,大多數教師都待在家裡,大樓更顯得冷清。往年7、8月,是國內外各學術研討會舉辦的熱門時間,但這兩年無論國內國外會議,一律採用視訊,可線上聽講,總有隔靴搔癢之感,語音不清楚,圖檔也模模糊糊;問答時間,不同視窗七嘴八舌的發言更難聚焦,討論的熱情很容易就消磨掉了。 但最讓人心急如焚的是,以人做為受試者的實驗全都無法進行,我們所有靠實驗運作來驗證行為理論的研究者,只能期待疫情盡快終結,早已安排就緒的實驗可以速速進行。雖然計畫擱淺,但我們不會放棄,而且由英國、德國、美國研發,經國際認證有效的疫苗接連問世,接種後的免疫成效也不錯,相信不久實驗室就能重新開張!無獨有偶,11日凌晨由英國傳來溫布頓網球錦標賽的好消息,台灣網球選手謝淑薇再次用手中的球拍演繹傳奇,和新搭擋比利時的梅丹斯,以2比1逆轉擊敗俄羅斯組合,拿下第三座溫網女雙后座!我心情好到涼爽極了。咦,怎麼不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