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想學更重要
我們從出生開始就在學習,不知不覺就學會很多知識技能,這也引發許多專家想要探索,人到底是如何學習的。 成人後,在社會上與各種人交流,跳脫了教育體制的學習框架,我們進一步體認到,學什麼都好,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就功德圓滿了,而這往往要花一輩子去學的。 我們會想看學習技巧的書籍,多半也是出於這個原因:看到某個領域的卓越人士,日積月累或超速達成的成果,轉而想去了解對方怎麼辦到的。所以我們可能也得先分辨清楚,你渴望獲得的是「學習的方法論」,還是更想要高手專家們的「學習成果」。這就好像10個英文「口說」很好的人,可能會給出11種學習方法,而且沒有孰優孰劣。 換個角度說,關於學習,我們需要學習的不是一個又一個技巧、戰術,而是去思索更根本性的問題:你為什麼要學習?哪種學習方式最適合你?還有人腦學習的原理原則是什麼?否則,就算要你刻意練習1萬小時,或拿起番茄鐘計時25分鐘,不管學什麼,都很容易無疾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