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慎入?!
這些年來,在社群媒體上看到發文者特別註明「文長慎入」這個詞時,有時候會讓我聯想到「內有惡犬」,彷彿是在提醒,長長的文字是駭人的、浪費人時間的,所以預先給個溫馨提醒,讀者自負後果。 長文,真的那麼可怕嗎?在這個分心的時代裡,答案恐怕是肯定的。在手機與Facebook日復一日的訓練之下,我們閱讀的時限早已變成以「彈指」為單位計算,就在手指一滑、滑鼠一點的瞬間,如果沒有一個哏、一個圖、一張照片、一段影片⋯⋯,也就是一個視覺的落點,讀者的眼球立刻就無情地移開。 就算你還維持著閱讀書、報、雜誌的「古典行為」,你或許不怕長文,但是你大概也很久都讀不完,時時刻刻都會被手機或網路打斷,也許一中斷閱讀,就回不去了。 我無意在此探討人們到底為什麼愈來愈少閱讀、特別是閱讀長文。我反而是在想,如果不管長文、短文的目的,都是在傳遞思想,那麼面對這個「圖勝於文」的現實,是不是有更好的思想傳遞方式,能夠抓住讀者的目光。 2018年,《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做了改版,希望讓這本有百年歷史的媒體品牌,能夠從網站、紙本到App,都有嶄新、一致、有時代感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