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行事曆
過去將近10年間,在生活周遭,「斷、捨、離」這3個字,漸漸地從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寫的一本叫做《斷捨離》書,變成了一個「日常用語」,特別是當居住環境或辦公空間雜亂時,人們總會說,「是時候該『斷捨離』了!」 根據山下英子的界定,斷捨離指的是:斬「斷」物欲、「捨」棄舊物、脫「離」執念。如果只把斷捨離片面地解釋為整理、收納或丟東西,恐怕是誤解了原意。 首先,「收納術或整理術,這些策略本質上是在宣傳如何將過多的物件,密密實實地、見縫插針地塞滿我們的生活⋯⋯只會讓我們在浪費、過剩、惰性中喘不過氣來。」 其次,斷捨離雖然主張「減法運算」,讓生活更精簡樸素,但是斷捨離只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出」:不要一直想買新的,也不要捨不得丟棄舊的,而是要維持一種「有捨有得、有進有出」的流動狀態。 家裡的每一個空間都堆放著密密麻麻的雜物,說白了就是把房租(或房貸)都拿來給物品住,讓人的活動空間變狹小,心情也變煩躁;而即使將雜物嚴嚴實實地收納好,卻3個月、甚至3年也不見得拿出來使用一次,這不是愛惜、節省,而是浪費、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