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悲觀的天性
如果你一聽到正面思考(positive thinking)這4個中文字就點頭稱是或大翻白眼,或許很適合閱讀本期的封面故事:主要的原理原則和練習方法,都來自於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之父馬汀.賽利格曼(Martin Seligman)的相關研究和著述。 很多時候,廢話和真理只有一線之隔。「苦盡甘來」有些人聽來是無聊的道理,試圖欺瞞人們忽略痛苦的當下,寄望虛幻未知的幸福彼岸。但是對有些人來說,則是真真實實的生活歷練,就如同精神分析學家、納粹集中營的受害者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Frankl)所說,身體可以被囚錮,人的心靈是自由的, 能夠超脫悲慘的當下。 他在《活出意義來》寫道,儘管在集中營裡的每一天,過著的都是慘無人道的生活,總是有人在那裡找到了生命的意義。 在你人生的某個時刻,說不定也讀到過或聽別人奉勸過:你不能改變環境,但是可以改變自己。還在翻白眼?那你多半是「心靈雞湯」類文章的「不愛用者」,其實就連賽利格曼自己,也曾經跟你在同一陣營。 當他出版的《學習樂觀.樂觀學習》(Lear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