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尋找新方向
蔡英文總統前一步才完成外交 出訪,後一步就傳出與薩爾 瓦多斷交。這已經是小英總統上任 以來的第五個斷交國,在中國的步 步進逼下,台灣的外交正面對前所 未有的困境。 外交環境如此,整體經濟表現 也充滿憂慮。面對美中對峙,全球 經濟巨幅動盪,外界對於接下來的 行情多半保守看待。面對高度不確 定的年代,台灣如何尋找新方向? 本期《財訊》專訪國票金董事 長魏啟林,他是國內重要的經濟學 者,談到台灣經濟時,一番有別於 外界的論述,很值得探討。他說, 台灣小國的經濟規模,在美中貿易 的大架構下,唯一方法,就是把自 己的經濟爐火燒得更旺,但要做到 這件事,政府卻有兩個很大的迷思。 第一、長久以來,財政政策壓 過經濟政策,政府堅持租稅公平、 收支平衡;但如果要拚經濟,就應 該要反過來,先決定經濟政策,再 來決定財政政策。第二、台灣高額 儲蓄率造成十六兆元的爛頭寸,被 政府認定為「不缺錢」,但這些錢 寧可放著也不投資;說到底,台灣 還是很缺「投資的錢」,尤其近來 許多台商正等著將海外資金匯回 來,但政府至今仍以「不缺錢」、 「須符合租稅公平」為由,拿不出 具體的回流與投資辦法,平白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