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人性
香港「反送中」抗議活動愈演愈 烈,後續發展令人憂心。港人 撐雨傘、戴墨鏡、遮口罩,甚至要求 港府應暫停設置智慧路燈,就是擔心 個資會透過鏡頭裡的人臉辨識系統遭 到蒐集,成為秋後算帳的依據;在網 路世界裡,港人更去身分、去面目、 去頭人,開發出可讓匿名連登論壇 的App、使用隱私保護較佳的通訊軟 體,甚至利用蘋果手機AirDrop 功能 交換檔案或資訊。 《財訊》專欄作家黃哲斌直言, 這些強調匿蹤的網路應用,既是科技 的,也是反科技的,目標就是避免警 方監控蒐證,反制政府部門利用人工 智慧、大數據等高科技監控。這場默 默上演的科技角力,儼然是香港「反 送中」的另一個戰場。 科技與反科技,凸顯了人與科技 之間的緊張關係;然而,當科技愈來 愈進步、勞動成本愈來愈高,應用科 技來處理各種治理的盲點或痛點,的 確是政府提高行政效率的解決方案; 尤其是處於高齡少子化的台灣社會, 能夠落實智慧治理,才能真正解決城 市過度集中、城鄉差距擴大、資源分 配不均等問題。 《財訊》雙週刊連續五年進行 「智慧城市大調查」,今年以科技執 法、智慧治理為主軸,看見各縣市政 府是如何透過結合民間企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