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廠的軍工實力 超乎你的想像
美國總統拜登訪日時強調,若台灣遭中國侵略,將會以軍事捍衛台灣。此話一出再度引發熱議,畢竟俄烏戰爭開打之後,台海已經被視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 其實,隨著近年全球地緣政治的變動,各國軍備競賽早已悄悄展開,二○二一年全球軍事支出超過二兆美元,攀上了自蘇聯解體以來的高峰,就是明證。在俄烏戰爭爆發後,中、美、德、日、韓等主要國家,更爭相宣布提高軍事預算,這既帶來了軍事衝突的危機,也帶來了巨大的市場商機。 戰爭畢竟是殘酷的,多數相關業者不願被標上「軍火商」的印記,加上軍購的敏感性,長期讓這個產業蒙上一層神祕面紗。但其實不少先進科技的應用,都是先從精密武器開始,再外溢到商業市場;最經典的案例,就是一九九二年瑞士「獅鷲」戰機,其動力技術後來技轉給法國空中巴士、控制系統技轉給電動車廠,甚至連機身的複合材料也應用於假牙黏著劑,其所衍生的經濟外溢效應超過四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