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韓,吃到台幣千元鐵板燒
向讀者致歉,本期《今周刊》延後一 天出刊。因為我們必須等待「川 金會」的談判結果,也必須等待這段期 間人在北韓的採訪團隊,等他們「走出 鐵幕」。 七十三年以來第一次,美國與北韓 最高領導人握手破冰,雖然許多評論認 為,兩人的會後聲明內容空洞,川普原 先堅持的「完全、可驗證、不可逆無核化 (CVID)」也未寫入聲明中,恐連帶影 響北韓經濟制裁解禁的時程;但誰也不 能否認,這仍是北韓的一大勝利。 路還很長,但是這個神祕國度走向 世界、釋放經濟能量的起點,至少已經 設定。我們以「北韓開門」為標題,是預 視未來,也是凸顯本期報導中,記者深 入現場所帶來的精采直擊。在那個外來 手機全無訊號、境內全無網際網路的國 家,直到採訪團隊順利離境,令人難以 想像的畫面,才能瞬間回報。 主編萬年生說,平壤的日常生活, 遠非我們所想像,在那裡,人手一支手 機,有一客要價超過千元台幣的鐵板燒 料理,來客包括不少當地年輕人。城市裡 的許多商業活動,也已嗅得出一絲絲的 資本市場氣味。 不過,「 鐵幕本色」終究仍是主旋 律。城市之外,黃牛犁田、黝黑農民彎 腰幹活是常見風景;外國人不能持有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