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淡的一季之後
半年報公布,第二季毛利率改寫股票 上市以來單季新低,這是我們本期 決定深度探討鴻海的原因。 不只毛利率,鴻海各項第二季營運數 據,包括營益率、稅後純益率,也都來到 近六年的低點⋯⋯。這深沉黯淡的一個季 度,究竟應該如何解讀?該是鴻海七十萬 股東眼前最關心的問題。 能夠快速聯想到的淺層因素有很多, 包括蘋果iPhone X銷量不佳、被動元件等 零組件價格上揚,自然都會直接損及獲利 表現。不過,按照「最懂鴻海分析師」楊 應超的說法,眼前的鴻海低潮,其實含有 更深層而長遠的意義。 從蘋果談起,鴻海的挑戰逐漸展開。 首先,iPhone X銷量不佳,但蘋果第 二季獲利卻創歷史新高,在楊應超的解 讀,這代表「電子硬體製造已經走到一個 瓶頸」。對應到鴻海的第二季,除了受到 提列iPhone X存貨備抵損失影響,負責非 蘋陣營手機代工的子公司富智康也虧損惡 化,呼應了「硬體製造走到瓶頸」的預警。 再者,因應這項預警,鴻海第二季的 研發與行銷費用大增,這些手筆,郭董展 現了虎一般的轉型氣魄,要讓鴻海跳出硬 體製造的殺戮絕境。然而也正因為這些成 本與費用,重重壓縮了鴻海的獲利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