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的誓詞
「 身為醫業一員,我鄭重地保證自己 要奉獻生命為人類服務。病人的 健康與福祉將是我的首要顧念⋯⋯。我 將要致力於自身的健康、福祉與能力, 以提供最高標準的照護⋯⋯。」這是去 年十月「世界醫師會(WMA)」通過的新 版醫師誓詞。但在醫療大國的台灣,這 份誓詞卻正面臨挑戰。 醫師納入《勞基法》的政策宣示, 出發點合情合理,《今周刊》過去即陸 續以「消失的醫師」、「消失的護士」為 題,用封面故事規格報導台灣醫療人員 的苦勞現實;若不設法改善,醫師豈能 「致力於自身健康」? 但在另一方面,就像肝病權威、中 研院院士陳定信說的:「絕不能用同樣 一套標準規範主治醫師,因為這牴觸了 我認為的醫學核心價值。」當醫師受限 於源自《工廠法》的《勞基法》工時框 架,當醫院為求合法而要求醫師準點下 班,「奉獻生命為人服務」的誓詞又該如 何兩全? 本期封面故事,我們深度探討「醫 師納入《勞基法》」政策的背後信號與 必然衝擊,匯集多位重量級醫界人士意 見,也請到不同世代與立場的醫師代表 對談交鋒,一層一層,理出「綁死工時」 與「放任苦勞」兩端之間的合理解方。 比起單純用「納入《勞基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