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忘的代價
發生在二○一一年的日本福島核災,轉眼十年了。本期封面故事,我們採訪了當年肩負因應災變重責的日本前首相菅直人,在他口中,這是一場「日本差一點全面戰敗」的戰爭;若論「核災帶給世人的教訓」,當年身為指揮官的他,理應是地表上最有發言權的人之一。 本期封面故事談的,是回顧;回顧,是為了不輕易淡忘。 為了「三一一」十周年,我們重新整理了核災發生後台灣的藍綠領袖發言、主要媒體評論,以及接續發生的重要事件,目的是為了證明,「非核家園」在台灣,曾經是超越黨派的台灣共識。然而,從二○一八年十一月通過的刪除「非核家園」條文公投案,到隔年「是否同意核四啟封商轉」通過連署門檻、將於今年八月舉行公投,卻又讓人驚覺──台灣社會當年因日本核災教訓而凝聚的穩健減核共識,已漸漸鬆動。 但是,「一切客觀條件都沒改變啊!核電廠一樣接近人口稠密的台北都會區,核四仍然蓋在斷層帶上,依然缺了很多零組件⋯⋯。」一位受訪者這麼說。 既然當年形成共識的時空環境依舊,共識鬆動的最合理解釋,大概是社會的「集體健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