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討論,討論什麼?
本期封面故事報導,是從勞動部長的一句「可討論」開始。關於勞工退休金自選投資議題,日前勞動部長公開表示「可討論」。 一路回顧,早在二○○五年立法院就曾討論相關議案,然而,十七年過去,勞退自選的大門始終緊鎖……。當年三十出頭、理應承擔風險積極理財的年輕人,如今年近半百,已走到按理該逐步降低投資風險的年紀了……。 一句「可討論」,像是在緊閉十七年的大門上終於發現鑰匙孔,好不容易看見了打開大門的機會,那麼,下一步呢?按照勞動部長的這句「可討論」,下一步,就是「討論什麼」的問題。 於是,我們決定大量採訪各方意見,希望在這個各方有著極端意見的議題上,釐清各自的期待與憂慮,也釐清下一步的討論方向。 《今周刊》長期關注勞保年金改革、勞退制度改革議題,但這一回,應該是我們歷來報導相關議題時,採訪最多勞團意見的一次。有抱持堅決反對態度者,但也不乏支持開放方向的勞工團體;甚至在同一組織中,也有重要幹部抱持不同立場。質疑者的憂慮是什麼?力挺者的期待是什麼?長年鑽研議題的學者有什麼兩全解方?國外是否已有他山之石?本次報導中,我們盡力完整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