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的語言學家
在新冠疫情看似趨緩但病毒蠢蠢欲動和等待疫苗接種的雙重焦慮下,中秋節悄然而至。這個傳統的三大節日之一,蘊含豐富的民俗文化。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吳剛伐桂,是屬於孩子們的童話故事,而對大人來說,共賞一輪明月,則是一家人難得團聚的日子。傳統的月餅、台式的綠豆椪、改良的蛋黃酥,還有近年新興的烤肉活動,親情、故鄉的回憶,以及月下烤肉香的引誘,使得北漂的下港人「疫」無反顧的攜家帶眷,擠在返鄉的高速變低速的公路上。我看到網路新聞的空拍畫面,密密麻麻的車輛一部接一部緩慢滑動,那景象令人感到文化和習俗的力量,確實是萬車莫敵! 我沒有過節過年的習慣,常常連自己的生日都不記得,直到學生突如其來的溫馨問候,才驚覺怎麼不知不覺又多了一歲了?所以四天的連假日,我仍然是每天一早進研究室,開電腦,讀email,利用美國東部實驗室的研究夥伴吃完晚餐心情輕鬆愉快的時刻,打個視訊電話,談談彼此實驗室的新進展,交流彼此的研究成果,也根據新數據的跨語文比對,規劃兩地在閱讀不同文字時的腦神經組合機制和運作的跨語文整合型研究計畫。 我們這回合作的主題是「嬰兒是天生的語言學家」(Infants aslit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