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趨勢的背後
政府支出、民間投資、民間消費、國外需求,從「支出面」來看,這四者構成了一個國家的國內生產毛額,也就是GDP。所以,分析一國經濟的強弱展望,往往就會從這四個面向的動態下手。 不過,就連在分析個別產業的未來前景時,近來卻也看到不少機構採用同樣邏輯。原因或許在於,全球正在經歷近代罕見的通膨壓力,直接影響就是壓縮民間消費、衝擊消費需求。那麼,誰能避開消費降溫的低氣壓,甚至明確得到政府支出、民間投資的加持,自然就有機會成為逆勢贏家。 就這樣,伺服器成了當前備受關注的產業明星。 生冷的名稱,代表伺服器本來就與民間消費的興衰幾乎絕緣;若論民間投資,也就是企業在此領域的資本支出手筆,大至臉書、微軟、谷歌、亞馬遜,乃至於Uber、網飛等伺服器重要買家,今年資本支出都仍維持高檔熱況。 究其原因,無論是臉書要打造的元宇宙世界,或是谷歌的資料中心、亞馬遜的雲端服務、Uber力拚的自駕車,這些趨勢明確的夯名詞,背後都需要伺服器作為基礎建設。要布局未來大勢,伺服器這個重要軍火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