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木頭的新生命
這原本是一首悲歌。 十年前,木材廠將一塊塊的 木頭做成紙張。但十年光陰, 數位革命興起,液晶螢幕取代 了紙張,紙張需求量大降,於 是,木材廠開始減產、裁員, 悲情奏鳴曲在木材廠間此起彼 落,人們哀嘆不斷。 數位革命,勢不可逆,木材 廠,還有出路嗎?在人口不到 兩萬的芬蘭中部小鎮,特派記 者劉致昕見證了老工廠的逆轉 奇蹟。 當人們有了新的眼光,一塊 木頭,竟然可以變出十三種原 物料:原本生產紙漿的水蒸 氣,可以拿來做起司;木渣等 廢料可以變成喇叭的原料、汽 車的能源、人們冬天需要的暖 氣……。 悲情奏鳴曲被改編成快樂交響 曲。森林小鎮裡的工廠,不用石 化燃料,零污染,還可以發電, 創造一千五百個新工作機會! 我很喜歡記者前往這座奇蹟 工廠, 對行經路途的描述, 「在一百七十座湖之間,有帆 船碼頭、國家公園,還有一座 北半球最大的木材加工廠。同 一座森林,健行的遊客與工廠 卡車同路;同一條河,年產 一百三十萬噸紙漿的工廠,和 鮭魚棲地做鄰居。」多麼美好 的環境,兼顧經濟與生態。 從一級加工的木材廠,變身 新經濟的生態平台;這個奇蹟 的過程,最難的不是技術,也 不是資金,而是開放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