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嘉宜議員的神秘「口袋」
這一期的封面故事, 我們 做得戰戰兢兢,尤其是被海 量文件與數字淹沒的製作人 田習如、資深記者管婺媛。 週二九點半的看版會議上, 我嘗試安慰他們,「 明天雜 誌出刊後,警報就可以解除 了!」 話才出口, 田習如更 正我,「 半年! 誹謗罪的追 訴期是半年。」 大夥兒相視 而笑,繼續幹活。 知道這是個馬蜂窩,但還是 選擇去做,這就是商周精神, 雖千萬人,吾往矣。 兩週後,全台灣二十二個縣 市,將選出共九百一十二位議員,他們是地方自治的守門 員,但是,平常負責監督預算 的他們,竟然也擁有自己的小 「金庫」,而且還是從地方政 府預算裡撥出來,專供他們個 人建議使用的額度。 配合款! 是這筆錢的專有 名詞。 這筆錢用在哪裡?從宮廟石 雕、龍鳳獅陣道具、到社區媽 媽土風舞制服、路燈、馬路, 你都可以看到配合款的足跡。 但是,這筆錢到底是要配合 誰? 民眾、議員、還是行政 部門? 監督預算的人, 自己卻能「使用」預算?甚至,每年每 人的特定額度,都事前規畫 好,還依據大小咖不同。這是 什麼邏輯? 監察院調查報告白紙黑字的 指出,配合款形同地方民代的 「私房錢」,成為討好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