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相信,才看到
上週,商周舉辦《BW Talks改變正發聲論壇》直播,一位第二代的企業家有感而發。他說,自己跟上一代最大的差別是: 父親, 是「 先看到, 才相信」,所有的投資付出,要先有訂單才會發生。 可是他選擇:「先相信,才看到。」因為若不冒險嘗試,永遠不知道此路是否可行。你是哪種人呢? 這一期,商周的封面故事跟專題主角,都是後者。 如,主筆蔡靚萱跟記者張庭瑜合作的訂閱經濟專題,她們討論了台商做訂閱經濟的現況。 其中,趨勢科技的內部革命很有意思。趨勢知道客戶已經不希望一次買斷軟體,所以開始提供每個月的訂閱服務。但問題來了,如果要讓客戶續訂,他們就得快速回應客戶問題,但依循過去的組織設計,產品有問題,或賣不好,大家都是先彼此指責:「賣不好,那一定是產品經理的錯,產品經理會說,研發人員東西沒有做好,業務會說,你給我爛產品,我怎麼賣?」 等到內部協調好,客戶可能也離開了。 趨勢索性依照產品環節細分,將公司拆成五十個小組,一有問題,就能辨識出是哪個團隊該負責,而小組的責任就是確保自己負責的功能夠好用、使用頻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