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Z世代同行
因為這期封面故事,我才想去更理解游牧文化。 錢穆是這樣論述的:「人類文化,由源頭處看,大別不外三型。一、游牧文化,二、農耕文化, 三、商業文化。游、牧、商業起於內不足,內不足則需向外尋求,因此而為流動的,進取的。農耕可以自給,無事外求,並繼續一地,反覆不舍,因此而為安定的,平穩的。」 因「內不足」,必須向外尋求?真有趣。 主筆倩蓉、資深記者雅筑與婺媛,是在半年前啟動Z世代採訪計畫。在此之前,我得承認,對這群二十五歲以下的年輕人,我所知曉的極片段膚淺,掌握的關鍵字無非是:很佛系、環保、不忠誠,什麼都要追求意義,還有,會透過數位連結,從香港反送中事件到泰國學運,主角都是他們。 但這群孩子的父母,生於經濟起飛期,怎麼會讓孩子成為內不足的游牧民族呢? 商周團隊探訪大量的Z世代,我們訪問了泰國學運領袖,與因為反對香港《逃犯條例》,而遭逮捕的香港青年。在疫情中,我們也透過遠距視訊,跟從國小就立志要解決塑膠袋危機, 被CNN稱之為「年輕奇蹟」(YoungWonders)的印尼女孩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