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怕的貪婪
到底,最貪婪的是誰?十一月十五日,台灣的銀行史又破了一個新紀錄。 台新銀行的理專竟盜領客戶三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單二○一九年,金管會就罰了八家銀行,有八家員工非法總挪用金額超過四億元,被裁罰金額逾五千萬元,也創下新高。 商周的金融組團隊,整理非法挪用的紀錄,除了看到逐年升高的數據外,還發現:台灣超過一半的本國銀行,幾乎都有盜領紀錄。我們信任的理專,竟隨時可能在下一秒,盜領我們的存款。而銀行竟無法有效防堵。 問題,為什麼越來越嚴重?我們可以僅用理專個人的貪婪,解釋這個荒謬現象嗎? 調查後,大家看到,貪婪的不只是理專,而是整個金融體系。這幾年,銀行在低利率的環境壓力下,已經難從利差上取得獲利,於是,大家把重心放在手續費上,理專承擔的業績壓力越來越大,也因為他們成為金雞母,所以銀行對「超級理專」踩在灰色地帶的行為,也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怕他們跳槽,影響業績。 面對離譜行為,業者私下也有論述:台灣市場太小,銀行太多,這是高度競爭之下不得不為的結果⋯⋯,甚至,金管會不成比例的罰款,對銀行而言是九牛一毛,本就難遏止情況惡化。 但正是這說法,讓我決定將專題做為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