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 迭代中
閱讀這期封面故事時,我想起多年前的西雅圖之旅。 如同今日的竹科與南科,過去十年,美國出現人口從矽谷往西雅圖遷徙的趨勢,後者成為有亞馬遜、微軟、星巴克與波音總部的城市。 有意思的是,西雅圖雖擁有這麼多著名大企業,但自由奔放依舊,非常敢於實驗。比如,它會直接把最低工資標準調升一倍,還成為全美第一個通過讓Uber司機組工會的城市。 當時,我想更理解西雅圖,當地人卻建議我走一趟地下之旅(Underground Tour)。 一八八九年,西雅圖經歷一場大火,約三十個街區的木造建築全被夷為平地。災難後,人們想著如何修復,但是,政府卻決議:不用修,他們計畫從二樓開始建新屋,讓新城區直接覆蓋舊址。 原來,這個城市位居低窪,每次漲潮,居民家的馬桶就會如火山爆發,造成災難。修復,無法根絕問題,不如善用破壞,重新再來。 後來,老城的舊址被保留,穿梭在地下城時,我看到木造酒吧、損毀的浴缸跟馬桶、拍電影的道具,彷彿置身百年前,但下個轉角出口,我就站在新的大街上,眼前所見變成高聳大樓,我還在調整落差感,但對當地人而言,新舊並存,卻再自然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