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什麼?
在滿手爛牌的時候,你第一個念頭是什麼? 這期,有一篇稿子,讓我一讀再讀 它,是頂級羽絨衣品牌加拿大鵝執行長萊斯,所分享的轉型故事。 當年,萊斯的家族企業曾陷入低谷:來自中國的競爭對手不斷殺價,有技術的工人逐漸凋零。很多同業都思考著,該放棄或是將產線外移,但他,卻做出不同抉擇。 當時,萊斯先想的是:「我有什麼?」大家都說,在加拿大製造沒有競爭力,它就真的毫無優點嗎? 最後,他發現,加拿大零下二十度的酷寒天氣,其實正是最好的品牌宣傳。他毅然砍掉代工業務,以家鄉產出的耐寒羽絨衣為號召,從自建七所縫紉學校開始,在地培養出供應鏈,才創造出年營收兩百億元的羽絨帝國。 他對商周團隊說:你得非常深信自己的價值, 而且貫徹到底。這句話聽來簡單,但好難。更多時候,我們都習慣從「我缺什麼」看事情。 比如,轉型時,小公司的員工會抱怨:自己起步慢,資源不足,品牌籌碼總不如領先者。但,領導企業的經理人卻是焦慮:過去的成功變包袱,導致大家為了眼前營收,不敢毅然前進,還不如新創靈活。 把眼光放在匱乏處的習慣,反應在親子間的教養對話就是:「你都不如某某某,因為他那一科考的比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