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灰犀牛
我一直相信,危機見高下。這期封面故事,再度驗證這點。本期我們討論的是:「一顆晶片如何讓全世界瘋狂」。在半導體供不應求下,德國經濟部長破天荒發函給台灣政府,希望台積電優先供應晶片給汽車業;美國總統拜登還簽署行政命令,徹查包含晶片在內的各供應鏈瓶頸。 起初,我們想理解,缺貨潮將會如何影響到我們每個人?結果,團隊卻有更有趣的發現。主筆靖萱在追蹤汽車界缺貨真相時看到,相較於福特、福斯、本田等大型車廠必須停工斷貨,另一大車廠豐田竟說:「沒有晶片短缺問題。」同樣是上游吃緊,兩批人,為什麼有巨大落差? 原來,汽車業一直朝即時生產(JIT)、低庫存的目標前進。去年,多數車廠考量疫情變數多,陸續調降晶片訂單,他們將「調整訂單」視為理所當然,反正傳統汽車供應鏈總會全心應變,偏偏,晶片廠不是遵循汽車業的遊戲規則走。 「當汽車製造商,意識到他們的需求超出預期時,已經來不及了,晶片的產能已經轉移給其他產業了。」 有人說,是即時生產的制度害了汽車業,然而,老大豐田最信奉這個制度,它為何沒有受害? 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