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倫敦特派員
重點摘要:
疫情陰影仍未完全消失
勞工希望在家工作、照顧小孩,減少在外染疫的風險。
美英湧現提前退休潮
挺過疫情衝擊,不少勞工發現儲蓄夠用,不一定要返回職場。
勞動市場恐陷入數十年緊縮
就業市場最大變數在員工想不想找工作,雇主將長期面臨缺工挑戰。
大讀世界是一整套深度特別報導,由全球《金融時報》記者聯合運作,以長篇深入原則,探討國際、科學或商業領域等關鍵議題。
近兩年來,勞動力市場經歷前所未有的動盪,導致大西洋兩岸數百萬人退出勞動市場,加劇了早在疫情前就積累許久的人口壓力。
這個勞動力供應衝擊,威脅全球復甦。雖然企業希望這只是暫時性,但問題恐怕更加深層。
研調公司傑富瑞(Jefferies)首席經濟學家馬寇斯卡(AnetaMarkowska)認為,「勞力供應的結構性下降,加上空前的勞力需求……將創造數十年來最緊縮的勞動市場條件。」就算供應鏈恢復,還是會讓薪資成長保持在高點,通膨也無法降到聯準會(Fed)的標準之下,迫使央行重新制定最大就業目標。
現在,許多撐過疫情大流行的員工,有更大的自信選擇辭職和爭取更高薪水、更好條件。
勞動參與,美英與歐盟兩樣情
關鍵問題是, 雇主、消費者和立法者, 是否得適應缺工的世界。如同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 高級研究員福爾曼(Jason Furman)說:「最大的變數不是需求的強度或雇主招聘的欲望,而是員工想不想找工作。」
美國的情況最危急,自疫情大流行爆發至今,已有超過四百萬名員工離開勞動市場,勞動參與率比二○二○年初低了一.七個百分點;類似壓力也出現在英國,英國就業研究所(IES)估計,現在比沒有疫情時的情況還少了近一百萬名員工。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歐元區,就業幾乎已恢復到疫前水準,勞動參與迅速反彈,法國、西班牙甚至更高。
但,歐盟還有大量未開發的勞動力,許多國家面臨結構性的青年高失業率,是二○○八年金融危機的遺留影響。疫情間,歐盟也不見提前退休的浪潮,因為這早已是常態。
在澳洲,央行(RBA)總裁洛威(Philip Lowe)稱該國通膨不如美國那麼嚴重,因為勞動參與正朝歷史高點恢復中,就跟日本一樣,幾乎沒有薪資壓力。
雖然各國情況不同,但還是有共同議題,移民便是其一。
移民減少 、提前退休加劇缺工
在英國,脫歐使歐盟工人離開,加劇已經存在的缺工問題;在歐元區,德國最明顯,因其先前依賴穩定的移民流入,來取代老齡化人口;在美國,正大聯合會計師事務所(Grant Thornton)首席經濟學家史旺克(Diane Swonk) 說, 因為二○一六年開始實施限制性的移民政策,現在「比正常情況該有的勞工數少了兩百萬人」。
美、英缺工的另一大原因,是許多人提早退休——這是疫情前延長工作時間趨勢的大逆轉。美國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估計,從疫情大流行爆發之初到(今年)八月,超額退休(不是因自然老齡化而退休)總額約達二百四十萬人,占離開勞動市場人數的一半以上。
與從前的經濟衰退相比,現在更少人覺得他們是因為找不到工作被迫退休,更多人看到的是資產價格上升,另闢其他選擇。
史旺克說,房價飆高讓財富收入成長更普遍,「你可以賣、以財產抵押貸款,或賣掉再去買較便宜的房屋,以前無法這麼做。在二○○八、○九年,(買房)只會無力償還。」
英國也一樣,一些人發現他們正開始能負擔退休,同時不想再忍受COVID-19惡化的工作環境,例如重型貨車司機。
在美國,更大的財務自由是核心勞動力減少的原因。這似乎與九月到期的失業救助金無關,因為勞動參與沒有出現任何顯著變化。但跨國人力資源公司Indeed的一項失業調查發現,多數人並不急著找工作,說還有儲蓄可以緩衝,或另一半在上班賺錢。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主張,這代表當疫情受到控制後,對病毒的擔憂消散,員工便會慢慢回歸。
預估明年底勞參率將比疫前低
十一月,費城聯準銀行總裁哈克(Patrick Harker)發表過類似言論,表示財務壓力可能很快會促使人們回去工作,尤其是其他疫情救助計畫也結束時。
高盛經濟學家布里格斯(Joseph Briggs)則預期,多數消失的核心勞動力會逐漸出現,但參與率在二○二二年底時,恐怕仍會比疫情前低,更多的財富帶動更多人提早退休。此外,美國社群平台Reddit的反工作(antiwork)論壇越來越紅,顯示一些人的偏好與生活形態出現了持久變化。
“已經艱苦撐過疫情大流行的員工,更有自信決定辭職,為的是爭取更高薪水、更好條件。” 在英國,勞動力復甦雖然是央行的核心預測,但它也強調勞動參與下降的長期風險,原因有揮之不去的健康擔憂、受苦於新冠長期症狀(Long Covid),以及提前退休的人數不斷增加。招聘者正在為未來做準備,屆時他們需要協助邊緣勞工就業。
「這會改善嗎?或許不會……長期來看,每個國家都一樣,」橫跨北美與歐洲的人力資源諮詢公司任仕達集團(Randstad Group)執行長雅克. 范登. 布羅克(Jacquesvan den Broek)說。他表示,企業在徵才上必須更開放,訓練那些只符合公司部分要求的求職者,以及開發農村地區還能運用的勞動力。
英國招聘和就業協會(REC)執行長卡伯里(Neil Carberry)認為,迅速重啟經濟造成的混亂很快會緩解,但英國將出現歐盟公民穩定外流,和隨著嬰兒潮世代退休,帶給勞動供給更劇烈、更久的衝擊。
他說:「眼前的危機會過去,但我們正迎來勞動市場緊縮的十年。
疫後大離職潮,主因是倦怠
40%只因工作倦怠,就離職
28%就算還沒找到工作,仍離職
37%為了尋找更好的薪酬,才離職
註: 受訪者為1,000名美國全職員工,都在2021年新到職於500人以上的公司,並已待至少3個月
資料來源:員工經驗研究機構(Limeade)
整理:邱韞蓁
醫療與服務業為疫情重災戶,員工因倦怠離職比率比平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