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的代價
台北市民生東路,商周辦公室正對面,就是長榮海運大樓。當長榮國際董事長改為鄭深池擔任,一排電視台SNG車,徹夜守在門外。這個代表台灣驕傲的集團,綠色大樓裡,勢力一分為二,殺紅眼的兩陣營,在同一棟樓分出楚河漢界。 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花了半世紀把長榮海運、航空,推上國際地位,成為台灣極少數的日不落國企業。如今,它的命運,卻走到十字路口。 原因,竟是缺乏家庭對話。 討論這題的過程,總主筆呂國禎問了一個關鍵問題:為什麼張榮發看不出每位兒子的性格,沒做事先安排? 他鐵血、強悍,拚事業,他說了算。回到家,卻是父子長期無法溝通,四名兒子,三位與父親大吵後離開集團,小兒子張國煒,因爸爸與兄長的緊張關係,在父親去世後,因遺產問題被哥哥聯手逐出集團。 缺乏溝通的代價,不只是骨肉相殘,更埋下日後股權分拆、內鬥不斷、外力介入的陰影。大同、東元,都是前車之鑑。 但是,張榮發生前已成立家族控股公司,這樣不夠嗎? 資深記者韓化宇、蔡茹涵調查後發現,當成員無法彼此信任,徒有機制也枉然,機制反而變成鬥爭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