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德國將淪落為工業博物館?
「世事如棋、乾坤莫測」,時序來到2月分,去年2月24日開打,起初被視為「快閃」層級的俄烏戰爭,沒想到竟已進入了週年倒數計時。而更意外的是,這場造成「一個世界混亂、兩個國家災難、多個體系癱瘓」的世紀之戰,除參戰國,它,竟是最大輸家! 日前,德國科思創執行長施樂文發出警語:「工業強國,恐淪為工業博物館!」接著英國《經濟學人》也唱衰:「德國經濟黃金時代可能走向終結。」而IMF更預估,2023年德國經濟成長將出現0.3%的負增長。 德國到底怎麼了?或許2264年前《呂氏春秋》「池魚之殃」的典故,就能呼應當下德國的窘境。春秋時期,宋國司馬桓魋因罪逃到國外,宋景公想要回他手中價值連城的寶珠,桓魋虛稱寶物已投入池中,於是景公抽乾池水,結果尋寶不成,卻活活乾死池中的魚。 在這個極具即視感的故事中,德國就像與景桓(美俄)之爭毫不相關的池魚,卻在兩者爾虞我詐下,不理性地切斷,甚至炸斷北溪天然氣管線這口德國人賴以維生的池水後,造成了德國從民生、工業甚至到社會,一連串如蝴蝶效應般的災難。 經濟活水慘遭切斷,左右逢源反成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