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碳汙染到碳資產
碳議題近來十分火熱,主要關鍵有三:第一,全球各大品牌如Apple、Nike 等率先推動減碳或零碳計畫,台灣身為品牌商的代工廠,若不能符合減碳標準,勢必被剔除於供應鏈名單之外;第二,歐洲碳關稅( CBAM)將於明年起試行,台灣出口到歐盟的產品,推估二○四五年時台廠稅額將高達二千六百億元;第三,綠色能源已是全球趨勢,既是全人類的責任,也將影響接下來的投資方向。 日前國發會公布《台灣二○五○淨零排放路徑》,引發社會高度關注。本刊訪談了多家大廠,他們都說:「有在準備,但看完政府政策後,還是不知道該怎麼做,霧煞煞!」 本刊與綠色和平基金會針對中小企業的獨家調查結果,更明顯感受到企業界正充斥著濃濃的「碳焦慮」氣氛:有高達九成的受訪企業表示「沒有完整對策」,七成「不了解徵收碳費內容」、「不知道如何進行碳盤查」。相較於各國政府都已積極備戰,台灣在政策上起步緩慢、相關配套不全,更讓直接鏈結國際品牌的台廠焦慮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