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底坦率
「你剛回答問題的速度太快了!出口前是否真的思慮過?」 剛進商周,第一次跟我見面的主管明白警示我。 他沒有用職場常用的「三明治溝通術」:先表達認同,再談建議批評,最後又賦予期待,而是單刀直入、一針見血。這卻讓我正視,太倚賴直覺判斷的毛病,後來十多年的職涯,我對「慎始」兩字,特別看重。 但當時,我還沒意識到,徹底坦率的力量。 擔任主管初期,我常踏入濫情同理陷阱。 明明我該直言:「這篇稿子證據只有單方論述,不能刊登,」 但有時話出口時會變成:「我知道你連三週都寫大題目很辛苦, 真的很棒, 不過……,所以我們有沒有更好的空間?」 一段話,讚美跟批評交雜,卻沒彰顯真正問題:「再累,也不可鬆手品質。」 就像《徹底坦率》一書所述,我想避免製造職場緊張,「但隨著時間過去,員工開始明白自己只會得到很棒,跟語焉不詳的好評,就算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事,但不確定那到底是什麼? 」 這導致的後遺症是,每逢重大任務分派,會有人不平:「為什麼不是我?」當你對他說明原因時,他常說:「沒人這麼明確讓我知道過,我有這幾個問題,跟它的嚴重性。」 是啊!如果讚美跟批評一樣重要,後者更能幫助人成長,為什麼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