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口有光
當台灣確診人數升高,三千、五千,商周學院的企聯會群組,討論也沸騰起來。大家擔心:員工、員工的家人確診該怎麼辦? 確診已不是少數案例,而是發生在你我身邊。甚至有一句玩笑話:「如果你身邊沒有人確診,代表你沒有朋友。」 如今,嚴格的病毒防堵已不合時宜。有步驟的恢復正常生活,已是必要之路。該怎麼做?議題中心主任吳中傑領軍團隊,做深度解析。 我們針對兩百多家上市櫃企業與中小企業主調查,令人驚訝的,近五成認為,心理健康是最重要的事,優於經濟發展、生理健康;更有逾七成企業認為,政府應該鬆綁防疫,還權於民。 但還權於民,並不代表無為而治,可參考全球防疫第一名的挪威怎麼做。 挪威把防疫分為四階段,訂出觀測指標,若以OKR(目標與關鍵成果)來比喻,該國在度過第一階段的防堵期後,就把與病毒共存當作O,在這目標下,做動態調整。 過程中,他們也曾因開放太快而染疫驟升,重回嚴格防堵,待數據控制住,再推進至下一階段。 清楚溝通OKR,人民因清楚目標、指標,能理解政策改變,也能做出彈性因應,更能授權地方政府,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