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科學為基礎
不以科學為基礎的農業政策」,這是今 年三月底美國貿易代表署對台灣的 一句評語。你聽了,氣不氣? 這句話,出現在美國貿易代表署的年 度報告裡,是在指控台灣針對美國豬肉進 口問題,存在不合理、沒有科學依據的貿 易障礙。 同事看了火冒三丈,他氣的,不是美 國老大總愛說三道四,而是據他研究,這 句令人羞愧的評語說的竟是事實。 開放含有瘦肉精的美豬進口,是過去 十二年的老問題,國際間有瘦肉精的容許 標準,台灣則以國人更常食用豬肉為由, 想要訂定自己的容許標準,但一套標準拖 延十二年,迄今從未提出。 不以科學為基礎,就沒有理性辯論的 空間。於是,十二年來在「是否開放美豬」 的辯論上,也就不斷出現鬼打牆似的荒謬 劇:誰執政、誰就挺開放;誰在野、誰就 反美豬。政治精英們超脫物理極限的腦袋 變變變,果然不是科學能解釋。 不以科學為基礎,也就無從針對可能 的衝擊影響開始思索因應對策。於是,即 使美豬開放是台灣與美國或世界各區簽訂 貿易協定的關鍵,是台灣在中國壓力下避 免邊緣化的重要一環,但十二年來,我們 竟也從未思考如何先行採取配套措施,減 緩一旦必須開放後,所帶來的食安疑慮與 產業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