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共好的革命
二○一八年十月,當時國內還沒有太多人聽過ESG,《今周刊》大膽以此為題,用封面故事規格把這個重要趨勢介紹給讀者;報導中,我們得從三個字母各自代表的意義(環境、社會、公司治理)開始談起……。 去年十月,本刊再度推出ESG的封面故事報導,重點放在「華爾街與ESG接軌」,一套由華爾街大咖制定的SASB會計揭露準則,即將成為ESG各項風險的量化標準。 至於本期封面故事,某種程度,有點像是過去兩年本刊在ESG議題的追蹤報導;或者該說,因為有了前兩年的基礎,我們才能深刻挖掘正在台灣發生的故事,更加感受ESG對台灣的影響。 兩年前,我們報導挪威主權基金將長榮海運列入投資黑名單,此後記者持續追蹤雙方互動;今年,挪威方面終於對長榮有了肯定,記者也決定把這段過程完整呈現。從中,可以看見國內企業對ESG的認知改變。 兩年前,我們報導鴻海股東會上,來自英國的股東針對永續議題犀利提問;今年,鴻海不但在股東會主動談永續,也向本刊分享許多ESG的「超前部署」。從中,透露了國內企業的態度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