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美國醫藥特派員
本文取材自全球最受尊敬最有特色的金融報刊《金融時報》
重點摘要:
多癌症早期檢測測試具革命性
使用基因定序或其他新技術,偵測在人們血液中循環的癌細胞排出之DNA 碎片。
仍有誤診、篩檢極限的問題
可能過度治療造成傷害,或是產生錯誤的安全感,以為測不到就沒病。
能否降低死亡率需10年驗證
學者估所有50歲以上的美國人做檢測,每年將花費1,000 億美元,淪為錢坑。
大讀世界是一整套深度特別報導,由全球《金融時報》記者聯合運作,以長篇深入原則,探討國際、科學或商業領域等關鍵議題。
去年,美國一位房地產經紀人薇樂莉(Valerie Caro)花了九百五十美元(約合新台幣三萬元),進行一項名為Galleri的實驗性血液檢查。這個血檢,偵測到她患有早期膽囊癌。在進行掃描、確診之後,她動了手術、做了化療,現在正處於康復期。
優點是一次能驗多種類型癌症
「你能發現它(癌症)真是太幸運了,」每位醫師都這樣告訴薇樂莉,「(血檢)真的救了我一命。」
薇樂莉是英美一群打頭陣的人之一,他們參加一種新型癌症篩檢, 名為多癌症早期檢測測試(MCED)。這些檢查使用基因定序或其他新技術,偵測在人們血液中循環的癌細胞排出之DNA碎片,只要抽一次血,就能識別多種類型的癌症。
美國和英國的衛生領袖都稱譽此技術「具革命性」,且兩國衛生機構都已設立臨床試驗,希望把這種檢測推向大眾。
一些公司也加入。開發Galleri的美國公司Grail,以及一間印度公司Datar Cancer Genetics已經開始賣檢測產品給大眾。還有十幾家競爭對手,也在開發類似產品。分析師預測到二○三一年,該產業營收會從今年約十五億美元,增加到二百三十億美元。
全球每六個死亡案例中,就有一個是因為癌症。而超過半世紀以來,篩檢一直是對抗癌症的重要工具。
研究指出,用於篩檢子宮頸細胞異常的抹片檢查,是美國該病發病率和死亡率下降七五%的主因。相對的在美國,約四分之三新癌症病例和死亡,就是因為沒有建立篩檢計畫、發展成疾病所致。
現在仍有超過五十種癌症完全沒有篩檢測試,包括胰腺、食道、頸部、膽囊中的腫瘤都難以及早發現,而Grail希望新測試能解決此問題。
「五十多年來,我們一直在跟癌症打仗,但我們沒有贏,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們還是太晚發現大部分癌症,導致它們早已發展成症狀並擴散。」Grail總裁奧夫曼(Josh Ofman)說。
幫助Galleri誕生的科學突破發生在十年前,當時基因定序公司Illumina的前實驗室主任哈克斯–米勒(Meredith Halks-Miller) 在準媽媽的血液中發現異常的DNA碎片。她有一種預感,癌症是唯一可能導致染色體以特定模式斷裂的東西,並開始追蹤其他相對健康的患者。
「所有我們預測患有惡性腫瘤的母親,在分娩後不久確實都被診斷出癌症。真相被揭露了。」已經退休的哈克斯–米勒說。
她的發現,為開發診斷性血液測試的比賽鳴起第一槍。Illumina拆分出新公司Grail來開發測試,並從比爾蓋茲(Bill Gates)、貝佐斯(JeffBezos)和中國公司騰訊等投資者,籌資超過二十億美元。
檢測有極限,反釀虛假安全感
去年九月,Grail公布一項研究結果。約六千七百名五十歲以上參與者中,有九十二名被標記出潛在癌症信號,其中三十五名被診斷出有癌症,其餘五十七例則是偽陽性。除了十種診斷之外,其他所有診斷都是針對現在沒有常規篩檢計畫的癌症。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相信這些測試名副其實。
幾位健康專家和科學家認為,可能會產生誤診、過度診斷和過度治療的風險。結果無法幫助,反而會傷害一些患者。
例如,身體沒有癌症、卻產生癌症信號的偽陽性結果;或者雖有腫瘤卻生長緩慢、甚至一生中完全不會引起症狀,一旦確診卻可能導致更多的檢查或治療,帶來潛在風險,並引起不必要的焦慮。
但同時,篩檢也可能檢測不出癌症,給人帶來一種錯誤的安全感,導致一些患者忽視症狀。研究表明,約兩成到三成的乳腺癌女性,無法透過乳房X光照片篩檢檢查出來。
雖然舒克拉醫師(VershaleeShukla)已經開始開Galleri處方給病人,卻對新測試感到情緒複雜。她對高風險族群消防員進行測試,在三千次測試中,Galleri漏掉了五十位癌症患者。
「身為一位腫瘤學家,我喜歡這個想法。癌症是一種大流行病,我們需要一種安全的方法來篩檢年輕患者,」她說。
「血液檢測非常安全,沒有輻射,而且是微創的,」不過她也坦承她另一方面的擔憂,「但它漏掉了將近五十個癌症病例,會給患者帶來一種虛假的安全感,他們可能不會想再做額外的癌症篩檢。」
仍有逾五十種癌症完全沒有篩檢測試,包括胰腺、食道、頸部、膽囊中的腫瘤,而Grail希望新測試能解決此問題。 光靠篩檢,不保證能降死亡率!
「在不知道好處和壞處的情況下,企業就銷售這些測試是一種恥辱,」洛杉磯非營利性醫療機構Cedars-Sinai的癌症流行病學教授菲羅(Paul Pharoah)表示,首要應該衡量的是測試是否會降低死亡率:「僅僅因為減少晚期疾病,並不代表會減少癌症、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死亡率。」
但,要知道測試能否降低死亡率,需要十年時間,而政府現行的臨床試驗不會衡量這一點。
「我猜,這會是一個讓政府和個人付出大量金錢的泥淖,」麻塞諸塞州布萊根婦女醫院癌症流行病學家韋爾奇(H. Gilbert Welch)說,「如果你對所有五十歲以上的美國人做檢測,每年將花費一千億美元。」
雖然韋爾奇的確認為,新一代篩檢是了不起的技術,但他也指出,如果沒有長期研究證明它們可以挽救生命,倉卒推出將是錯誤。「這樣的政策會導致人們接受更多檢測,讓一些人變窮,讓另一些人過度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