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錢vs.慢錢
「買地吧,因為土地已經停產了!」美國作家馬克・吐溫說。 台灣地狹人稠,讓停產的土地,更顯珍貴。但現在,全台各地政府,卻進行一場場圈地遊戲,先徵收、後標售,價格越賣越貴,拉升區域房價。 這次封面故事,今年一月底就啟動。年前,央行實施史上最嚴信用管制,當時一位財經界朋友提醒:政府這樣打房,有用嗎?為什麼你們不去調查,全台縣市政府怎麼賣地? 於是,主筆林洧楨領軍團隊,從北到南,探勘一筆筆「傳奇」交易,爬梳巨量資料。過程中,有不少地方官員喊冤,主張交易價格由市場決定,政府無法操縱。 這話邏輯乍聽有理。但細究,政府占全台素地交易量二二%,是最大莊家;而土地價格,牽涉到資金、制度、稅制、供需,每一項都跟政府有關。就像前行政院長陳冲所說:「價格市場決定,但市場由誰決定?」 以麵包與麵粉為例,若麵粉是麵包最大成本,有家市占率最大,且主宰規則的原料商,任價格起飛,卻說麵包漲價與己無關,恐怕說不過去。 更何況,小麥能再種,土地卻不能生產。地價漲,這塊地上所有東西,房屋、店租、商品,都會水漲船高。 「賣低說我們賤賣,賣高說我們炒地,怎麼做才對?」「不賣地,哪來的錢做公共建設?」政府官員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