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捏出的新中國
二○二二年三月二十六日,中國上海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專家組成員吳凡在記者會上宣告:「上海不能封城……,上海在全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承載了重要功能。」 短短兩天之後,上海封城,至今未解……。 封城月餘,五月五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面對外界種種質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仍「不改其志」,表示上海疫情防控已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更強調要毫不動搖堅持「動態清零」,「堅決與一切歪曲、懷疑、否定中國防疫政策的言行鬥爭。」 政策的瞬間劇變與強硬主導,是上海過去兩個多月的魔幻寫實,也是過去一整年中國經濟與社會的主旋律。 從去年初的互聯網巨頭遭重罰、年中對補教業的上市與資本化禁令,到九月突發的「能耗雙控」事件,乃至今年初多地的封城與封省,在在凸顯出過去這動盪的一年間,習近平那雙「看得見」的手,無時不刻在對中國產業與經濟發展下指導棋。 「簡單一句話,就是『國進民退』……。」長年觀察國際與兩岸產業趨勢發展的台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李鎮宇認為,過去一年的中國經濟,就宛如一個高度可塑的「捏麵人」一般,在中國政府這雙超級巨掌下,正被以習近平為首的中共領導層,用改革開放以來罕見的力道與強度,重新「塑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