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遠遊的母親
一 母親是上河人。 所謂上河,就是峽河的上游。七十里長的峽河,在本地人的習慣裡,常被分為三段,上段二十里,稱上河;中段三十里和下段二十里,統稱下河。住在不同段的人在生活習俗和語言習慣上稍有差別。上段,苦焦、偏僻、荒涼。母親出生的地方叫三岔,三條河在這裡交匯,這兒是上段的上段,翻過後面的西街嶺,就是河南省地界了。 母親十七歲嫁到峽河中段的 塬上,父親家給的彩禮是兩斗包穀。那是爺爺用麻繩套來一隻白狐,然後用牠從河南販子手上換來的。相較而言,河南那時候的糧食比峽河的寬裕。那兩斗包穀,外公一家吃了三個多月。當然,這些都是母親告訴我的。 緊挨著峽河東面的地方叫官坡鎮,那是峽河人趕集的地方。雖然它屬於河南盧氏縣,在行政上與峽河沒半點兒關係,但峽河人口少,沒有街市,也沒有集,生活日用品、五穀六畜都要到官坡集上買賣。 母親喜歡趕集。官坡鎮,是母親少女和青年時代去過的最遠的地方。 母親最後一次去官坡鎮,是我十九歲時。她此去是為我占卜命運的。那一年,她四十一歲。我記得此後,她再沒出過遠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