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近來台灣最受歡迎的一組諧音,莫過於是「嘉玲」與「加零」。前者是夯劇〈俗女養成記〉裡的女主角,後者是近日屢屢振奮人心的本土感染病例數。隨著大結局的收播,俗女「嘉玲」將暫別螢幕;但疫情雖有默沙東口服藥物問世、各廠牌疫苗陸續到位等好消息的加持,「加零」的報到率還是時有起伏,不能掉以輕心。 儘管如此,大家心情逐漸放鬆是事實。這點可以從菜市場的人潮變多,廟宇參拜的信徒漸漸回流看得出來。當疫情嚴峻,眾生別無所求,只求活下來;但當疫情趨緩,食衣住行、功名利祿又馬上成為生活的重心,彷彿除此之外,生命便別無意義。 人性的健忘與矛盾,在此一覽無遺。 在本期《經典》的【藏美日常】系列裡,撰述吳佳珍即鎖定食衣住行中的「食」,以〈菜市場蛻變——去蕪存菁之後〉一文,帶領我們進入「民以食為天」的第一現場,探查菜市場作為庶民日常出入的場所,何以多數人都把它的 髒與亂視為理所當然?而在走訪了多達十個傳統與改良市場後,佳珍想跟讀者分享的是,當代台灣物資供需早已不是問題,但如何在保有人情味之外,藉由合宜、好看的擺設,去除撲鼻的腥臭味,是當代菜市場應有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