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每到假日就是我家的特別外食日,我會讓孩子選擇一間想上的餐館,速食店往往會被他們列為選項之一,這次剛好看到植物肉漢堡限時推出,帶著嘗鮮的心情前往,大口咬下,咀嚼時我腦海裡不斷反覆辯證:到底像不像(真肉)?像或不像,重要嗎? 對素食者而言,植物肉是種詭異的存在,既然要吃素,選原形的蔬菜或豆製品即是,為何還要吃一口擬真假肉?植物肉的目標實際上是面對葷食者,提供另一種不葷食選擇,「未來肉」既是商品名,更是對食物科學的想像,若植物肉得擬真到與葷肉並列,對人類外在的飲食習慣、生物口欲等文化積習,不失為一個解放選擇。 無論肉真亦假,我們飲食都可有所選擇,不殺生,不只是一股趕流行的蔬食風潮,更是對生命的尊重與省思,證嚴上人曾言,「只要我們發心,把真如本性提起,就能透徹。真如本性,原來就是一個『善』字。」為善不難,從每日入口的飲食即可做起。 繼續把視角延伸到全球,這類科技發展或可成為解決氣候危機與社會失衡的出路。氣候變遷,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威脅之一,各國紛紛設下「淨零碳排放」的目標,喊出要在二○五○年時徹底淨零達到「碳中和」。 《經典》雜誌本期開始推出的新專欄【零碳世代】,特約作者Sim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