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在編輯這期封面故事《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時,辦公室的同仁紛紛討論起自己對台灣河川的採訪回憶。濁水溪、淡水河、北港溪、秀姑巒溪,其中當然也包含曾文溪。 時間拉回到二○○八年,當時《經典》派出採訪團隊,鎖定台灣的山川,從出海口到源頭,上溯十二條台灣河川,並寫下這座島嶼不同海拔的生態與人文樣貌,集結出版成《川流台灣——福爾摩沙水經注》一書。 《經典》多年堅持呈現台灣人文地理,因此當看到「二○二二年MATTAUW大地藝術季.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中由攝影師沈昭良擔任策展人,集合二十位攝影師展開的潛行攝影計畫,除了喚起回憶,更希望能透過雜誌載體向讀者傳遞這份感動。 計畫中不同攝影者的影像創作,獵人、震撼人心的儀式,水庫、攔砂壩與不停運行的抽砂船、農忙的高麗菜田、巷弄間的文化象徵等,都屬於曾文溪的片段,一起拼成這條水脈的不同名字。 理解一條河流,如此多元,而討論都市中的人文風景,也能如此細膩。劉鋆拜訪台灣散落各地的獨立書店,在〈小,但重要的存在——繽紛的獨立書店〉中呈現了台灣在地的文化面貌,在各地扎根的獨立書店,不只是賣書的場域,更成為人們與土地、文化連結的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