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一路逐香,來到了里山。 為了十二月號【草葉集】〈里山香草之路〉的報導,我與攝影召集人安培淂從宜蘭雙連埤一路來到花蓮光復鄉,期間抓緊機會找到芳療專家溫佑君進行多次訪談。在花蓮糖廠的古舊日式宿舍裡我們盤腿坐在榻榻米上,從台灣芳植產業一路聊到她在世界各地採擷精油香氣的奇聞。 她說道,在希臘以及西西里小島上的橄欖油、百里香都是在地相當重要的經濟作物,但種在山上或靠近海邊,味道有時候天差地別,然而當地居民卻有一種味自慢的自信,雖是「老王賣瓜」的自誇,但也都所言不假,因為區域差異正是無可取代的特色。 疫情這兩年,大家都出不了國,溫佑君也把重心放在島內,走訪了好幾處香草社區,對台灣小而美的芳香植物發展充滿信心。她認為,我們應該建立一種令人嚮往的香氣文化。重質不重量的精油產業,正可打破過去台灣總受制於規模經濟的緊箍咒。 速食時代的今天,我們一直感恩採訪團隊仍能在《經典》慢慢熬煉出報導的「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