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上個月關渡靜思堂矗立起了一座莊嚴的「宇宙大覺者」佛像,這一期的【細說宗教】我們也邀請了郭祐孟老師撰寫〈佛像藝術的時空行旅〉一文闡述佛像的發展始末。 緣於對佛陀和佛法的尊重,原始佛教其實秉持的是不造像原則,之後受了印度、希臘、波斯文化的影響,以及佛教徒內心對佛陀的深切思慕,才逐漸出現為佛造像的具體藝術,而隨著佛法流傳各地弘化,諸系佛教對圖像詮釋的差異,亦有了因時、因地流變的世俗性適應;郭老師也提到,在台灣眾多的當代佛像當中,慈濟宗門的「宇宙大覺者」蘊含著慈濟人對二十一世紀「現代佛陀」的期待與思惟。 偶、像、偶像,【匠心獨具】〈走進停格偶動畫的世界〉本月撰述王海咪採訪了兒時以捏麵人維生的動畫導演黃勻弦,在重拾昔日技藝之際,卻有了創新方向,將偶當成停格動畫的主角,以偶角訴說著想要傳達的各種台灣議題,獲得金馬獎及各種獎項的肯定。 本期【草葉集】〈棲地與蛙——人類的田、動物的家〉主角看似青蛙,但其實,我是從關心茶,才進入台北赤蛙這個報導主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