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好哭,哭什麼?
父親節前一日是立秋,但盼著 「一場秋雨一場寒」帶來漸 漸涼意,大半個月都過去了,卻未 依時序而來。到了8月下旬,已近 中秋,氣溫仍居高不下,加上蠢蠢 欲動的颱風,帶動四周的氣流,把 海島「炒」得熱氣騰騰。才清晨7 點半,走在校園的綠蔭下,不一會 兒就汗流浹背,真是難受。但天氣 再熱,為了完成日行7000 步的自 我訓練,還是邊擦汗、邊沿著圖書 館旁的花園廣場又繞了幾圈。 父親節前一日是立秋,但盼著 「一場秋雨一場寒」帶來漸 漸涼意,大半個月都過去了,卻未 依時序而來。到了8月下旬,已近 中秋,氣溫仍居高不下,加上蠢蠢 欲動的颱風,帶動四周的氣流,把 海島「炒」得熱氣騰騰。才清晨7忽然聽到哇哇大哭的嬰兒聲, 轉頭一看,一部精巧的嬰兒車停在 大樹下乘涼。小娃兒不知怎的哭了 起來,還越哭越大聲。在樹旁空曠 處晨操的老先生老太太們紛紛停 下來關切,一人說:「他餓了!」 另一人說:「可能太熱了!」又有 一人說:「被鳥叫吵醒了,有起床 氣!」還有一位語帶同情說:「他 想要人抱抱!」七嘴八舌夾纏著嬰 兒的哭鬧聲,好不熱鬧。一位白髮 老太太氣定神閒走到嬰兒車旁, 打開吊掛的大包包說:「聽哭聲, 應該是尿濕了,不舒服。換塊乾淨 尿布就沒事了!」她旋即抬高嬰兒 雙腿,解開濕透的尿布,再拿出乾 布擦拭嬰兒臀部,又拿出一罐爽身 粉倒在雙手掌心、輕拍嬰兒臀部, 然後換上乾淨尿布,最後把濕尿布 捲起用塑膠袋包起來,整個過程一 氣呵成,而且口中喃喃發出音調升 高、搖籃曲式的慰問語。嬰兒眼角 還掛著淚珠,但小嘴蠕動了兩下, 望著奶奶微微一笑,果然不哭了。 點半,走在校園的綠蔭下,不一會 兒就汗流浹背,真是難受。但天氣 再熱,為了完成日行7000 步的自 我訓練,還是邊擦汗、邊沿著圖書 館旁的花園廣場又繞了幾圈。 我實在好奇,問了個心理科 學家都想知道的問題:「您真的光 聽小孫子的哭聲,就知道他哭泣的 原因嗎?」她露出一抹神氣,笑著 說:「你看我大包包裡有奶瓶、溫 水、小毯子、奶嘴、玩具、迷你風 扇等各式各樣救急品,都是為了應 付他不同的情緒狀況和需求。有經 驗的父母或像我這樣養兒顧孫的爺 爺奶奶,從哭聲就可以分辨小孩哭 什麼,而且八、九不離十!」老太 太是退休高中老師,思路清晰,經 驗豐富,也許她確實有能力從嬰兒 的哭聲聽出意義,但其他父母和祖 父母真的也有相同能力嗎? 眼看圍觀的婆婆媽媽頻頻點頭 贊同,我順勢拋出心中疑問,做個 簡單訪查,得到的答案是「我們對 自己照顧的嬰兒,確實可以分辨哭 聲所代表的需求,但對別人家嬰兒 的哭聲,只能猜測大致原因。」我 感到很有趣,被照顧的小嬰兒在不 會說話前,用哭聲的型態和照顧者 建立有效的互動關係,彼此之間, 是無意識的隱含性學習。 從科學研究的角度,嬰兒是否 有與生俱來的能力可以改變哭聲型 態,來表達各種不舒服的狀況?而 照顧者是否真能聽聲辨意,理解其 不同哭聲所指涉的不同需求?這兩 者之間,有先天具備和後天學習的 互動關係。若能證實這互動關係確 實存在,對嬰兒的認知發展和親子 互動的歷程將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但只憑對一群經驗豐富的照顧者簡 單口頭調查,方法太粗糙,而且聚 集做答,有同儕壓力,容易人云亦 云附和團體意向。這樣得到的數據 不但缺乏信度,更不可能建立最基 本的效度,所以雖然佩服那位奶奶 一聽孫子哭聲就知道尿布濕了的能 耐,但也許這一切只是巧合罷了! 現代社會面臨高齡化和少子 化兩大趨勢,人口變遷導致社會結 構改變,嬰幼兒研究尤顯重要,這 是為什麼我一有機會就關注嬰兒議 題,心心念念和嬰兒認知功能發展 相關的研究。走回研究室的路上, 禁不住回想我自己小孩在嬰兒時期 的哭法。當我在書房,聽到隔壁房 間搖籃裡傳來哭聲,隱隱約約我好像確實能從哭聲的調性和頻率,聽 出他是餓了、尿濕了、寂寞了想要 他的小熊玩具,還是害怕了想要我 抱。雖然是3 0幾年前的回憶,但 越想越歷歷如繪。難道我也受到老 太太們影響,呈現從眾行為嗎? 人之初,都愛哭。哭,確實是 每個無法自主生存的小生命昭告天 下「我來也!」的唯一方式。用哭 聲求助是嬰兒求生的工具,英國瓦 立克大學心理系教授沃克(Dieter Wolke)分析比對了近5 0年來八個 國家、28個嬰兒的跨國研究, 共 8700名嬰兒哭泣時間的行為紀錄, 訂出新生兒哭泣量表:嬰兒在出生 後兩個星期,平均一天要哭2 個小 時,慢慢增加到第六個星期,到達 巔峰的2 小時1 5分鐘,然後下降…